清晨上班,途经文化广场,见一些老人伴随着歌曲《南泥湾》明快的节奏,扭着欢快的秧歌。听着这首亲切的老歌,不禁使我想我们的法官曾经在南泥湾监狱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
(一)
七月骄阳似火。华池县林镇法庭的张法官正在办公室阅卷, 这时屋里进来一位女人,女人有五十多岁,见到张法官的第一句话就说:“求求领导,别让我儿媳和儿子离婚,如果离了,我这个家就全完了。”
听完老人的哭诉,张法官才明白,原来正是他看的这起离婚案件,因为儿子伙同他人抢劫原油,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现在延安市南泥湾监狱服刑,儿媳起诉要求离婚。
张法官在耐心的给老人讲清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后,安慰老人放宽心、别太着急。并遂即打电话给南泥湾监狱,与郭某取得联系。
(二)
通过电话,郭某表示不进行书面答辩。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张法官决定,将送达起诉状副本与开庭审理一并进行。几天后,我们的法官同原告胡某凌晨五点便出发前往南泥湾监狱。见胡某大包小包的给郭某提了许多东西,法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原本四五个小时就能到的路程,因为几天前的一场暴雨,山洪爆发,造成桥断路阻、道路泥泞,车几次陷入泥潭,几个人挖的挖,推的推,一路走走停停,推推挖挖,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直到下午3点他们才到达南泥湾监狱。
(三)
经过10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到南泥湾监狱后,灰头土脸的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更未来得及擦去他们满身的泥水,就赶忙开庭审理。法庭调查胡某与郭某各自陈述答辩,法庭辩论因为郭某坚决不同意离婚,所以很快结束。到了法庭调解,双方当事人各持已见,调解工作非常艰难,不离不行,离更不行。从双方在场调解到单独调解,又从单独调解再到双方在场调解,往返几次,历经三个多小时。双方当事人从强硬到僵持,从僵持到沉默、从沉默到犹豫。期间有对郭某的训诫、对胡某的劝告,更有对郭某的鼓励、对胡某的理解,动之以情、哓之以理,感人至深。在看到胡某犹豫不绝时,我们的法官见机对胡某说:“通过审理,法庭认为你对郭某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否则你就不会对郭某再有任何挂牵,你也就更不会从千里之外给郭某拿吃拿穿,更不会见到郭某就哭个不停。给被告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更是给家一次机会,人只要有家就会有希望。“一席感人肺腑的话语,打动了胡某,胡某忽然转过身,扑向郭某,与郭某抱头痛哭。这时正值其他三百多名服刑人员收工回来,听了法官的话,看到夫妻二人抱头痛哭,很多人都被感动的哭了。都事后管教人员对我们的法官说:“这次开庭效果很好,教育了很多人,既稳定了人心,又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教育和改造其他服刑人员。”
(四)
案件当庭调解和好,一切皆大欢喜。时间已很晚,他们未喝一口水、未吃一点东西,无论胡某及其家人如何邀请,硬是在完善了手续之后,便匆匆离开了南泥湾。细心的张法官,在庭审中见郭某脸色苍白、说话无力,临走时向管教人员建议给郭某查病。回来后不久,张法官就听说郭某因患肠道癌保外就医了,郭某在家治病期间,他曾带领庭上干警四次看望郭某。两个月后,无情的病魔,便夺去了这个年轻的生命。郭某走了,我们的法官也为他送去了最后的祝福。
(五)
这起案件从审理的第一天起到结束,郭某纯朴的父母就先后五次邀请我们的法官出去坐坐,但都被婉言谢绝。在安顿好郭某的后事后,时值林镇乡集日,这天林镇法庭正在开庭审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忽听法庭门外人声喧哗、鞭炮齐鸣,出门一看,原来是郭某的父母为表达谢意,与同村人给法庭送锦旗来了。“勤苦办案,真情为民”八个大字,在初冬的暖日下,熠熠生辉。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如今郭某的坟头也早已长满青草。但我们的法官却还时常会在办案的途中去到他家,看看他的老人,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宽宽心。
其实,这只是我们万千案件中一个平常案例,近几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在继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同时,又再不断发扬和壮大具有本土特色的审判方式,摸索出了如庭前调解法、巧借外力法、背靠背法、亲情感化法、冷处理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商事纠纷审判方式,维护了家乡故土的安定与繁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官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心中始终坚守“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司法为民就不再是口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不会只是梦想。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这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们的军队带领人民群众开荒大生产时,创作的一首流传至今都使人振奋不已的革命之歌,而今天再唱起这首经典老歌,却是我们这群在祖国西部、大山深处的人民法官为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乐业谱写的感人至深的和谐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