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基层民主政府发生了一起典型的民告官案件。因为不服国民政府的专制裁判,她步行千里,找到时任陇东地区最大的官,讨要说法。后来,这位大官亲自深入群众、调查走访,给了她受用终生的公平裁判。
这就是发生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境内著名的封芝琴婚姻纠纷案,而亲自审理该案的大官便是陇东专员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同志。
因为马锡五,她成为了这个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因为马锡五,她成为了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典范;
更因为马锡五,她由此从一个不知名的乡间村姑,而变成了一朵在中国艺术界久开不衰的奇苑仙葩。
马锡五,亲民、爱民、为民,深受老百姓爱戴,是老百姓心中的马青天。
青天——没有尘埃和云翳的天,这是原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对马锡五同志的评价。马锡五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棵从群众泥土里长出来的树,一个曾经深为老百姓爱戴的人民法官,一位影响了中国司法界审判方式的人。他所信奉与坚持的,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情感与对事业的执著热爱。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巡回办案、就地解决,被誉为“东方之花”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其最伟大的成就,就在于他能立足实际,破除司法神秘主义,真正开启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先河,倡导法官走出去,到百姓中间,让法官身居庙堂之高不忘村野之苦,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法官的真正内涵。
学习马锡五
就是要我们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就是要我们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就是要我们在群众泥土里成长,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做人民群众的工作。
华池,条件艰苦、案多人少,但我们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追逐着梦想,诠释着生活;
树荫下,曾因一起邻里纠纷案,我们光着膀子与当事人盘腿而坐,拉家常、说心里话,苦口婆心,使反目仇人当场握手言和;
凉场上,曾因一起赡养纠纷案,我们挽起袖角,与老人孩子一起收剥金灿灿的玉米,教育、批评,普法、安慰,最后老人笑了,孩子笑了,那笑容就和丰收的庄稼一样灿烂;
监狱里,曾因一起离婚案,我们为了拯救失足、挽救家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化雨,使差点形同陌路的夫妻,再次相依相偎,拥抱而哭,教育和感动了在场服刑的三百多人;
庭审中,当听到因为当事人家中不幸,孩子无钱上学,我们当场捐款,让孩子重新回到有朗朗读书声的校园。
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我们就是用这种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方法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为当地人民群众撑起了一片晴空。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将迈入新的征程。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彰显法的高贵与厚重,传承文明摒除邪恶,弘扬公平正义的司法精神,人民法官义不容辞,也必将任重而道远。
山里的老人他们披着羊皮袄,手拿旱烟袋,到法庭不愿坐沙发,喜欢蹲在地上边抽旱烟边说话;喜欢我们进门就上炕,与他们盘腿而坐,促膝相谈;喜欢我们到田间地头,边干庄稼活边与他们说心里话。其实有些时候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个让坐、一杯热茶,就会让当事人感受热情与人文关怀,就会化解一个矛盾。
带着感情,带着真诚,俯下身子去真真切切做人民群众的工作,像马锡五同志那样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悲与痛、喜与乐;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宽容他们的冲动,理解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谦逊平和的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做到心中有法,居中裁判,就能济贫扶弱,匡扶正义,就能赢得喝彩。
我想,如此一来,我们的法官,虽无高居审判台、身着法袍、手持法棰的高贵与威严,但能为朴实的老百姓真正的分忧解难,也足以彰显法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更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真城。
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滋润着每一位法官久旱干渴的心,为我们洗涤了尘埃,敞亮了心胸。没有尘埃和云翳的天,是老百姓的向往,更是法官的追逐。让我们每一位法官都能在践行执法为民的祟高理念中,在那些可爱可亲可敬的先辈们悲天悯人、感天动地的壮举鼓舞下,昂首前进,为人民群众再撑起一片没有尘埃和云翳的青天!
(作者单位及职务:华池县人民法院政工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