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号上午9点,随着响亮的法槌声,一件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的庭审活动在镇原县法院一楼标准化数字法庭开始了。主审法官在开庭前反复翻研案卷,确定重点环节,制定应急案,精心准备庭审工作,整个庭审在2个小时内顺利进行完毕。
庭审结束后,书记员杨沛达一边整理庭审记录一边讲述着他平日的工作:“在刑庭,书记员的工作主要就是围绕刑事案卷展开的,一个案件的立案、送达起诉(材料)、开庭,再到宣判、执行、结案,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我们书记员的紧密配合,在平时工作中我也会注意更新和积累自己的法律知识,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来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今年,我一共参与记录案件82件。”
司法改革以来,新型审判团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作为法官助理的张辉对自己的日常工作也有很多话说:“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案件受理后,及时认真审查卷宗材料,准备与案件审理相关的资料。同时对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案件中,涉及到附带民事诉讼的,积极组织庭前调解。另外依照法官的指派办理委托鉴定工作。还有在法官的指导下草拟一些法律文书,完成其他辅助性工作。截止目前,我共参与办理案件70余件。”
刑事审判除了给被告人依法定罪量刑,还要加大附带民事部分的执行力度,通过弥补经济损失最大限度抚慰受害群众,尽可能消除因违法犯罪所造成的心理创伤。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这个不是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简单相加,这是一类很特殊的案件,我们在审理这一类案件的时候,就是严格的把握案件的受理范围,对应当赔偿的我们鼓励支持,多方寻找附带民事被害人,积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争取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一并予以解决,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对不应当提起民事诉讼的,比如就像盗窃、抢劫这一类案件,我们及时给受害人通知、解释、疏导,就说这一类案件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一类就是在案件赃物的追偿过程中,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刑事案件的审理,而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最大限度的节约诉讼成本。”法官郝红梅对这项工作深有感触。
多年来,镇原县法院刑事审判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最大限度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了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职能作用。
“今年以来,刑事审判庭主要落实四项措施,更好地履行惩治犯罪、保障人权职责。一是通过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和量刑关,做到公正裁判。二是通过推行刑事案件轻刑快审,提高办案效率。三是通过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制度改革,确保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作用。四是通过开展扫黑除恶、涉枪涉爆、反邪教、反毒品等专项活动,从重从快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镇原县法院刑庭庭长米忠锋说。
据统计,截至八月份末,镇原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受理案件144件,审结125件,结案率87%。判处罪犯150人,调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16件,执行到位金额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