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许许多多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有小学窦英老师、初中高海同老师、中专李虎兴老师…..还有我步入法院第一任庭长,我的法院启蒙老师杜振荣。
杜振荣生于1952年12月,2010年已从华池县人民法院退休。说来惭愧,我与他好几年都未联系,手机通讯录中没能查找到他的电话号码,几经周折才问到了他的联系方式,便迫不及待的拨打过去,一连打了三遍,电话那头无人接听。过了会儿,我的电话铃声响起,一看号码便知是老庭长,电话接通后,听声音果不其然。电话中,得知老庭长自从退休后,便携眷属从县城回到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老家,平日里打理一小块菜地,隔三差五去趟乡镇集市,与熟人下下棋、聊聊天、置办点油盐酱醋,日子过得平淡而舒心。
杜振荣是土生土长的华池人,1970年1月,不满18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保卫新中国建设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五年多的军旅生活,锻造了他吃苦耐劳、为人实在、做事踏实的优秀品格。1975年3月退伍后,返家务农半年多,期间他一边参加农村劳动,一边重拾书本学习,当年11月份考入陕西西安地质学院。1977年11月毕业分配到甘肃省地质局驻酒泉地质力学队工作。当时正值全国拨乱反正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复退军人,他被安排到保卫科工作,期间曾被抽调到酒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参与冤假错案复查清理,这为他后来调入法院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1980年底,由于家中父母年迈无人照料,他多次向组织申请获批调回华池县公安局工作。1987年4月又调入华池县人民法院,先后任元城法庭、上里塬法庭、乔河法庭庭长,县法院民庭、审监庭审判员,直至2010年申请提前两年退休。
1993年8月,我刚满二十岁,从庆阳农校毕业分配到华池县人民法院工作,那时县法院在老车站的隔壁,是一个很普通的院子,有几排土胚平房。我自幼生活在乡间农村,第一次进县城时已经十七岁了,此后虽说在西峰上过四年学,可华池县城却没有来过几次。当我怯生生的跨入法院大门时,内心兴奋之余,满怀敬畏之情,心中一片茫然。那天与我一同报到的还有两人,单位安排在法院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王明贤老庭长给我们介绍情况,时任院长李君林让我们三人写一篇《你认为如何搞好法院工作》的文章。
两天后的星期一早晨,我怀揣着希望早早来到法院等待安排工作。不大一会,我被告知分配到比较偏远的上里塬法庭担任书记员。那时,华池县法院只有一辆北京吉普车,当然也不可能送我去法庭报到了。回家收拾好行李,搭乘大姐夫农用三轮车沿着崎岖山路一路颠簸,走了近五十公里路程,好不容易才到上里塬。到了我才明白,其实所谓上里塬也就是山峁上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最大面积不过一里地,故得名“上里塬”。找到法庭一看时,傻眼了,法庭庭长和书记员不知是下乡办案,还是回县城汇报案件,房门紧锁。那时没有手机,就是固定电话像法庭这样的小单位还没安装,无法联系到他们,我只好在隔壁的派出所借住几日,约三四天后,法庭两个人才回来。
我仔细观察了整个上里塬法庭,只有五间租借乡农机站的土坯房,三间做宿舍、一间审判庭、一间灶房。房间很小,里面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张单人床,余下的空间不到几平方米。法庭院子里有一口水窖,下雨时将雨水收集起来,平日洗脸做饭就用一只水桶系上长长绳子吊水,吊上来的水面上常常漂浮着一层杂物,倒进水缸时必须要用筛子过滤。法庭最值钱的物件就是一辆旧式“幸福牌”摩托车,很笨重。
庭长杜振荣是一位四十多岁典型的西北汉子,朴实寡言,初次见面我就把他当成了地地道道的当地老百姓。此后,我就跟着杜庭长下乡办案,开始了我的法院工作生活。杜庭长不喜欢骑摩托车,多数时间我们都是步行,虽说案件少,全年一个法庭也就办理十几件案子,可那时办案很认真,每件案子都要东家门进西家门出,走乡串户详细调查了解,传票要直接送到当事人家中。杜庭长待人非常和蔼,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也是我在法院的启蒙老师。在办案途中,我俩一边走一边聊天,他给我讲解法律知识、办案常识,还有他年轻时候很多有趣的故事。
他深感自豪的是曾经与温家宝同志一起在酒泉地质大队一个办公室工作长达三年之久。那时,温家宝是地质大队政治部负责人,他是保卫干事,在那段日子里,他与温家宝朝夕相处一起工作,受温家宝指派参与复查清理案件、赴东北作调查,工作闲暇之余外出戈壁滩狩猎,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回忆。每次谈到这些往事,他总有讲不完的话题,过去那段美好时光,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2005年,杜振荣受华池县政协文史工委之约,把那段经历整理成《永恒的记忆》一文,收录在《华池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之中。
1994年6月份,杜振荣庭长和我同时调离上里塬法庭,他被调整到乔河法庭担任庭长,我调到山庄法庭工作。我跟着他办案学习虽只有短短的十个月,他不仅是我进入法院的第一任庭长,更是我步入社会的人生启蒙老师。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法院工作已二十七年,与杜振荣老庭长相识亦二十七年。回望思量,正因有诸如杜振荣老庭长这样的启蒙老师,从最初的一份份简单笔录、一条条诉讼程序、一件件民事纠纷,让我学法用法、带我熟悉业务、教我做人做事,一步步脚踏实地成长,才使我一个对法律一窍不通、对法院既敬畏又充满好奇的学生,到如今成为有着二十多年法院工作经历的法律工作者。时间虽久远,杜振荣老庭长最初对我的启蒙领路之恩则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