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诉源综合治理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多元解纷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努力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缓解案多人少矛盾。
加强分调裁审机制实质化运行。积极向党委汇报,主动与政府合作,每个法院至少参与建立一个“无讼社区(乡村)”,确保各县(区)“万人成讼率”降至合理区间。加强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单位统筹协调、共同联动,充分发挥特邀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解纷功能,确保法院诉前调解案件不低于一审案件数量的40%,成功率不低于50%。扎实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加大速裁团队的建设力度,实现速裁团队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覆盖,确保新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和速裁快审案件的数量不低于一审收案数量的60%。
加强诉讼服务平台深度应用。建立“双联络员”制度,各法院在立案庭设立一名“一站式”建设总联络员,负责上下级法院和本院各部门的“一站式”建设工作对接协调,在立案、民事、行政、调解、信访、财务、技术、审管等部门各设立一名分联络员,负责与总联络员沟通并具体落实本部门“一站式”建设相关工作任务,构建法院各部门积极参与、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加强“一站式”质效评估工作。使用人民法院送达平台送达文书和诉讼活动通知的总量不低于受理案件总量的200%,电子送达的案件数量不低于受理案件总量60%,邮政集约送达率不低于30%;所有调解案件均通过人民调解平台进行,音视频调解率不低于30%;倡导当事人网上交纳诉讼费,网上交费的案件数量不低于立案数的30%;提升12368热线诉讼服务水平,可当场回复的当场回复,不能当场回复的形成工单,三日内必须答复当事人;积极引导当事人、律师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或律师服务平台进行立案、阅卷等诉讼活动,提高平台的应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