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中院 石家庄中院合作共建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特色司法品牌

网站首页 » 中院新闻

庆阳中院 石家庄中院合作共建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特色司法品牌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9/13 10:39:06 阅读次数:3576

9月13日,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西柏坡精神,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并座谈交流。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拓宽两地法院交流合作共建广度,深入挖掘红色法治资源,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弘扬红色法治文化,全面推进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代化建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力提升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特色司法品牌创建水平,推动形成运用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促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石家庄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勇,庆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玉龙出席并讲话。庆阳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彦高参加。石家庄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生吉主持签约。


212f950e-7bdc-4a07-a3d9-3945de7b85dd.png


618e0557-49f0-4bfa-9f77-8183c1c9fc93.png


李勇指出,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石家庄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圣地,诞生于两地的南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庆阳法院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源地和诞生地的人民法院,具有深厚的红色司法资源和优秀的红色司法基因,两地法院具有同质的优良司法作风和红色司法文化。

李勇强调,近年来,庆阳法院依托红色革命老区历史优势,赓续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诞生地和发源地光荣传统,提出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庆阳特色司法品牌建设,积极适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对石家庄法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此次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是双方共塑司法为民情怀,共同建设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特色司法品牌的具体实践和务实举措,对于传承红色司法基因、弘扬优秀司法传统,一体融合推进两地法院党的建设、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两地法院的双向奔赴,必将助推形成深化交流共享、合作共建的新局面,不断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b5796e11-a416-4224-be24-91b72c37dcc4.png


杨玉龙指出,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的起点,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也是中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启程之地。近年来,石家庄法院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不断创新发展各项工作机制,努力推进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庆阳法院丰富和发展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特色司法品牌的内涵与深度提供了新思路。庆阳中院的前身是1943年4月13日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马锡五同志兼任第一任庭长,带领司法工作者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判结合、就地办案,解决了大量诉讼纷争,形成了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开创了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实践的先河,其“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崇高精神,为人民司法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是庆阳革命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司法名片。



杨玉龙强调,庆阳法院当前正在建设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庆阳特色司法品牌,奋力推进庆阳法院高质量发展,此次双方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是传承弘扬南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生动实践,对推动两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庆阳中院愿与石家庄法院一道,坚持“思想共振、文化共促、信息互联、优势互补、发展共谋、成果共享”新路径,共同将两地法院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好、发扬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共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共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新作为将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庆阳特色司法品牌打造成革命老区亮丽的司法名片,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庆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184b58f6-86cb-48c3-931b-ceb62597406f.png

4abf3903-3e19-4053-a8b3-5576ae701f55.png

其间,庆阳中院向石家庄中院赠送了《马锡五调解婚姻纠纷案》拓印版画和书籍《马锡五传》。杨玉龙一行参观了石家庄中院诉讼服务大厅、院史馆、阅览室,调研了平山县人民法院西柏坡人民法庭。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