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人民法院马岭法庭积极探索基层法庭与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实现法律与人情的有机结合,展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生动内涵,确保每一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案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截止10月,马岭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263件,结案212件,其中调解案件111件,调解率为52.36%。
2023年4月,贺某与曹某签订了一份土地租赁合同,根据该合同,贺某将其8亩土地租赁给曹某,约定每月支付租金为1万元。尽管贺某如期履行了交付义务,但曹某仅支付了首月租金,后续未继续支付,并且利用该土地堆放材料。当地村委会和司法所多次介入调解无果,贺某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曹某支付拖欠的租金并恢复土地原状。
案件受理后,马岭法庭办案法官向双方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条款,并耐心沟通。尽管曹某起初对调解表现出抵触情绪,且双方情绪激动,但办案法官坚持“以和为贵、以和促调”的原则,多次前往现场勘察,并进行说理,成功缓和了双方的紧张情绪和矛盾。通过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曹某当庭支付贺某拖欠的35000元租金,并将土地上的所有设备和材料清理干净。
被告孙某和蔡某是一对勤劳的农民夫妇,一直依靠辛苦劳作维持生计。然而,突如其来的不幸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蔡某患上了重病,需要大额医疗费用。为此,孙某通过银行贷款筹措部分资金,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长期违约,银行因此提起诉讼。办案法官及时与村干部进行了交流,了解孙某和蔡某的实际生活困难,遂和村干部及银行工作人员来到被告家中,积极寻找双方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孙某夫妇对此感激不已,连声感谢:“幸亏你们来了,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达成调解协议后,孙某夫妇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们积极配合后续的安排,努力筹措资金,逐步偿还贷款。
马岭法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真心倾听诉求,用耐心化解矛盾,用公心维护正义,不断完善调解工作机制,提升调解工作水平,让每一个成功调解的案件都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石,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着坚实的力量。